洛阳日用百货商店从百货、专卖店到大型综合体、商业圈等洛阳商业历经风雨保持青春br
阅读提示从百货、MALL到大型综合体以及各类品牌专卖店、专营店……记录了洛阳商业每一个成长足迹。从个体商业到商圈经济,甚至到商业模式,洛阳商业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中,哪些是最美,最亮,最有生命力?本期特刊,本报将从社会贡献度、经济影响力以及品牌成长性三个方面,在全城零售商业体中,隆重选红角、红人、红店,以特别方式向国庆献礼,向洛阳献礼。
每一座城市,都会有一个商业地标,是城市每一代人的共同记忆,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。在洛阳,百货大楼就是这样一个存在,洛阳日用百货商店曾是洛阳的招牌,洛阳的脸面,洛阳人心中的骄傲。
在洛阳人心里,百货楼或许代表着那个凭票购物的时代,或许代表着挑选漂亮衣服时的美丽心情……但相同的是,它始终是洛阳商业的代名词,影响着洛阳人50多年来的消费理念。
1957年9月,洛阳百货大楼在市中心建成开业,成为洛阳第一座百货商场,4层大楼,39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成了人们基本消费需求的满足地。
由于位于市中心,洛阳日用百货商店离火车站近,先天地理条件优越,当时的百货楼商品齐全。因此,百货楼成为大家购物的必到之地,故当时流传着,“来洛阳如果不到百货楼,洛阳日用百货商店那就是白来洛阳了”。
1993年9月26日,洛阳百货大楼迎来了历史上的一次蜕变:16层,建筑面积44100平方米的新百货大楼建成开业,成为集购物、休闲、餐饮、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商厦。随后,“百货楼商圈”也初步形成,不仅呈现出大繁荣的景象,更是辐射到周边多个县市。
然而,辉煌的背后却是债务压力和竞争,一系列改革、阵痛之后,2005年10月,洛阳百货大楼宣布破产。
2006年9月,南京中央百货的到来让洛阳百货大楼“脱胎换骨”。经过重组,一个大型现代化购物中心——洛阳中央百货出现在洛阳人民面前。不仅重新焕发活力,更为洛阳商业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。
50多年过去了,百货楼仍然坚挺在河洛大地上,仿佛在告诉每一个洛阳人,不管经历多少挫折,百货楼始终都为洛阳人民服务,从不曾让热爱它的人们失望。
涧西区,作为洛阳传统的工业大区,它曾经一度成为洛阳的经济支柱,闻名全国的工业基地。新中国成立后,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,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6个落户涧西区。洛阳日用百货商店一拖集团、中信重工等大型企业都是洛阳人的骄傲。
1955年,随着国务院一纸号令,拉开了涧西区开发建设的大幕。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被输送到河洛大地这片热土,涧西区一跃成为洛阳人口第一的行政区。看看涧西区的街道名称,重庆路、南昌路、长春路、太原路等,基本以城市名称命名的道路,这是在告诉后人,不要忘记曾经为建设洛阳付出汗水的前辈。
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涧西区商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气。1955年,洛阳市派专人前往上海、广州等城市,动员这些城市国有商业企业和私营商户内迁洛阳。到1956年,累计有超过17家工厂、88个商店、3500多名商户来洛经营。
于是,就有了“上海市场”、“广州市场”,洛阳日用百货商店并成为当时洛阳商业的风向标。尤其是上海市场百货大楼,4层主楼营业面积6300多平方米,仅次于当时郑州紫荆山百货大楼,居河南省第二。1987年又建设了7层辅楼,商场总营业面积达到了1.16万平方米。
1993年,上海市场百货大楼迎来巅峰时期,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大关,创造了一个洛阳的商业奇迹。但繁华过后,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和硬件设施的落后,洛阳日用百货商店上海百货大楼逐渐走上了破产的道路。
然而,随着2000年12月17日河南省首条步行街——上海市场步行街的开通,上海市场仿佛在一夜之间又焕发了生机。一时间,上海市场重新成为了洛阳的焦点,也一度成为洛阳的潮流聚集区。
虽然随着青岛路的全面打通,上海市场步行街将不复存在,但上海市场作为曾经洛阳商业的标志和洛阳国有商贸业发展的缩影,将会被每一个洛阳人所铭记。
洛阳老城,素有“九街十八巷,七十二胡同”之说。走进洛阳老城,一条条街巷流传着动人的传说,一座座斑驳精美的古建筑诉说着历史大沧桑,不仅是河洛文化的积淀,更承载着洛阳人的记忆。
站在雄伟的丽景门前,斑驳的城门,厚重历史气息扑面而至。沿着青色石板路漫步,各色门店招牌目不暇接,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曾商贾云集。东西南北四条街道让洛阳古老的商业氛围在此处凝聚,这就是洛阳最早的商圈之一——老城十字街商圈。
1927年,冯玉祥驻洛时一度曾改现在的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条街道为“中山街”。以十字街为中心,逐渐发展成为以批发、零售特色文化产品为主的一个大型商业区。
1979年,八角楼在十字街拔地而起,凭借其奇特的造型,当时有“老城第一高楼”的美誉,红极一时。加上地处十字街,一时间成为人们购物、休闲的首选之地,影响遍及周边多个县市。
但随着洛阳商业中心的西移,加上老城商业模式的极度落后,洛阳日用百货商店经营模式单一,以八角楼为象征的老城商业区没落了。2007年,八角楼旧地原样重建,老城十字街商业区经过改造,形成了以金街步行街为主体的区域性商业中心,又重新焕发了活力。
现在的十字街,更多的是在发挥着它弘扬洛阳深厚历史文化的作用。每到傍晚,沿街高高悬挂的红灯笼,叫嚷吆喝的小吃摊贩,仿佛都在告诉人们,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。
一个初到洛阳的外地人如果问起:“你们洛阳购物中心在哪儿?”相信有不少市民都会说“王府井。”不错,这里是洛阳的核心商圈,有着洛阳商业最繁华的景象。
在新千年之前,洛阳人购物一般就是三个地方:百货楼、上海市场和老城十字街。2004年年底,北京王府井百货绕过郑州,直接进驻洛阳,洛阳日用百货商店这也彻底改变了洛阳商业的格局。王府井不仅仅带来了国内先进百货巨头的全新经营理念,更重要的是,王府井迅速在其周围聚集起一个集餐饮,娱乐,休闲,健身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体。
2006年,新都汇购物公园“横空出世”。同时还吸引了世界500强之一的家乐福入驻。洛阳日用百货商店至此,一个新商圈已经迅速形成,王府井和新都汇分工明确,洛阳日用百货商店一个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,而另一个主要突出“潮”文化,洛阳日用百货商店更多的为年轻人所接受。洛阳日用百货商店
2009年,为巩固自己核心商圈的地位,王府井和新都汇相继进行了扩容升级。王府井向东扩展,将营业面积增加了1万多平方米,并对店内品牌进行了全面升级,引入了很多首次入驻洛阳的高端品牌;而新都汇则进一步发扬“潮”文化精髓,将二楼三楼改造成为洛阳第一条主营日韩潮流服饰的室内步行街。
现如今的王府井、新都汇商圈已经逐渐成熟稳定,在洛阳激烈的“商战”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也赢得了洛阳广大消费者的心。
南昌路,这条涧西区的主干道,可能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过了南昌路就“出市区了”。谁也不会想到,一个商场竟会让南昌路成为洛阳最著名、最美丽的道路之一。
时间退回到2000年4月18日,丹尼斯大卖场南昌路店盛大开业,投资总额3000万人民币,主营民生用品。丹尼斯大卖场的进驻把“量贩”这一新兴的超市经营业态引入洛阳,也打破长期以来“大张”一家独大的局面,给当时的洛阳商业注入了新的生机。
丹尼斯量贩的成功运营,使丹尼斯管理者看到了洛阳市场的巨大潜力。2005年1月,丹尼斯百货南昌路店开业,在南昌路上竖起一座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,成为当时洛阳商业的亮点。围绕着丹尼斯百货,四周的餐饮、地产、娱乐等消费迅速崛起。
但是,丹尼斯作为南昌路唯一一家百货商场,并且功能相对单一,与王府井、新都汇“单打独斗”显然无优势可言。洛阳日用百货商店2009年12月24日,万达广场伴随着平安夜的祝福与洛阳人民见面。SHOPPINGMALL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彻底打破了洛阳商业的结构,一站式购物的全新享受彻底改变了洛阳人的消费观念,让古都人民开了眼,原来商场还可以边玩边吃边逛。而万达广场也逐渐成为洛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:“咱一会儿万达见!”
可见,万达广场的加入为南昌路商圈的竞争力增加了砝码。让本来业态单一的南昌路迅速丰满起来,服务功能更加多元化,服务质量也更加人性化。